長洲戲院
TC EN

啞鈴資訊中心

考古發掘工程

郭立新博士獲發挖掘及搜尋古物牌照後,總共發現了18 個考古遺蹟, 包括2個建築地基遺蹟、 13個灰坑及 3個灶。 然而, 只有3個灶的考古年代屬於新石器時代中至晚期;2個建築地基遺蹟及 9個灰坑均屬於20世紀早期。發掘區內出土文物約 6,842千克,包括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的陶器和石器。

長洲戲院內部(拍懾自東南方)(2016年1月28日拍攝)

長洲戲院東邊空地(拍攝自西南方) (2016年1月28日拍攝)

長酬戲院東邊空地(拍攝自東方)(2016年1月28日拍攝)

 

歷史背景

有證據顯示長洲最早的人類活動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中期。 位於長洲南島與中部沙堤東側交接處附近的長洲石刻表明, 春秋戰國時代亦有人在長洲一帶活動。 然而, 文獻記載最早的定居活動一直到明朝(1368-1644)才出現。 根據文獻記載, 長 洲最早的居民是來自於廣東南頭一位名叫黃精公的進士。到了清朝(1644-1911), 很多漁民把漁船停泊在長洲, 並居住於此。 清朝年間在長洲建造的許多天后廟印證了長洲是重要的漁船停泊和漁民聚居點。

啞鈴資訊中心突破過去與未來的疆界,除了展出長洲戲院原址發掘出來的珍貴文物、長洲歷史相關文獻及懷舊相片。此處同時為長洲遊客中心,為遊客提供小島各種旅遊資訊。

 

出土陶器

盤為約佔出土陶器器形可辨的總量9.515%, 主要為白陶。 可復原器均為敞口高圈足盤。 詳細介紹如下: